
SAT 英文難不難?先看它到底在考什麼
文章目錄
ToggleSAT 英文考試(Evidence-Based Reading and Writing, 簡稱 ERW)是美國大學入學標準考試的核心之一,佔 SAT 總分一半(滿分 800 分)。
這個科目分為兩個部分:
-
Reading(閱讀):測驗學生理解、分析、推論與文本架構的能力。
-
Writing and Language(文法與修辭):測驗學生針對語句結構、用字、邏輯、修辭與語意精準度的判斷能力。
從 2023 年起,SAT 已全面轉為數位化版本。新制的英文題目變化如下:
-
段落長度縮短為一小段(約 100 字內)
-
題目更注重文意銜接、詞語邏輯與閱讀態度判斷
-
每一題都是獨立文本,取消長文題組
乍看之下變簡單了,但閱讀密度與判斷複雜度反而更高。
為什麼台灣學生覺得 SAT 英文「特別難」?
許多台灣學生在準備 SAT 的過程中會遇到這些常見困擾:
-
生字很多,看得懂單字但無法掌握句意
-
歷史文本或科學論述完全沒有背景知識,無法推論作者立場
-
每一個選項都看起來很像,常常「排除到最後還是猜」
-
文法不是考你「懂不懂文法規則」,而是考「哪個選項更清楚、更簡潔、更有邏輯」
這不是因為英文不好,而是因為 SAT 考的根本不是語言能力,而是「學術閱讀邏輯」。
SAT 英文是在考「英文母語者的國文」能力
有些學生常誤以為 SAT 英文只是難一點的英文閱讀測驗,但事實上,SAT 英文測驗的是「美國高中生的學術語言能力」,也就是他們的母語文學能力。
Peter 老師常說:
「SAT 英文的本質,就像我們是中文母語者,但在台灣參加學測或指考的國文科一樣──你會說、會讀中文,但要拿高分,還得具備邏輯、修辭、文意判斷等更高階的語文能力。」
這個比喻幫助很多學生理解:
-
會說英文 ≠ 看得懂 SAT 英文
-
能夠交流英文 ≠ 能夠判斷文章脈絡與選項修辭優劣
這也正是 SAT 與其他語言能力測驗的根本差別。
SAT vs 托福(TOEFL):本質上的差異是什麼?
比較項目 | SAT 英文 | 托福(TOEFL) |
目的 | 測驗學術英文能力(用於申請大學) | 測驗語言使用能力(用於證明英文程度) |
適用對象 | 美國本地學生 + 國際申請者 | 國際學生為主 |
題型設計 | 以閱讀理解、邏輯、文法修辭為核心 | 包含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 |
出題風格 | 類似母語者的語言邏輯訓練 | 注重語言是否能「使用正確」 |
範例對照 | 「哪個句子修辭更清楚?」 | 「你能否聽懂這段對話並摘要?」 |
簡單來說:
-
托福是在測驗你能不能「用英文生存」
-
SAT 則是在測驗你能不能「像母語者一樣思考與分析英文文本」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學生托福能考 100+,但 SAT 英文只有 500~600 分。
SAT 閱讀與文法的題型到底在考什麼?
以下是兩部分的常見考題重點:
Reading 部分:
- 主旨判斷、細節理解、作者立場
- 字詞語境解釋(非字典定義,而是語氣或語用)
- 圖表資料搭配文字的比對題
- 歷史文本與跨文化語境的理解
Writing & Language 部分:
- 平行結構、代名詞一致、標點符號、時態切換
- 邏輯銜接詞(however, therefore, in addition 等)
- 修辭題型:哪個改寫更清楚、簡潔、有重點
這些題目與學校的文法測驗完全不同,不是考記憶,而是考應用與選擇能力。
彼思如何協助學生破解 SAT 英文挑戰?
彼思國際教育的 SAT 英文課程設計,從策略出發,強化學生真正需要的能力:
-
題型導向解析
不是刷題,而是學會如何閱讀題目、辨認出題方向。 -
語境推論訓練
建立閱讀邏輯結構,包括主旨句定位、態度詞辨識、結構詞推論。 -
背景知識補充
針對常考文本類型(美國歷史文件、科學研究摘要、社會評論)進行簡要背景建立。 -
修辭精簡與比較能力
教會學生如何從語句中選出「最有效率、最具說服力」的選項,而非文法最正確。
我們相信,語言能力是地基,但思考方式才是關鍵。
SAT 英文,不只是英文,而是閱讀邏輯力的挑戰
SAT 英文並不是一個用「單字量」堆積出來的考試,而是一場關於思維、修辭與語意理解的戰役。彼思的核心理念就是協助學生成為這場戰役中主動選擇思考方向的主角。
在 SAT 考場上,能掌握英文結構邏輯、修辭表達效果與段落語氣的學生,才有機會脫穎而出。這不只是語文能力,更是進入國際學術體系的關鍵思維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