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BDP(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是目前全球最具國際認可度的高中學程之一,台灣越來越多學生選擇 IB 國際課程作為申請海外大學的管道。然而,IBDP 相較一般學測或 A-Level,更複雜、更長期、更需要策略性學習安排。
那麼,IBDP 究竟在學什麼?怎麼計分?該怎麼安排一對一課程?今天彼思國際教育一次幫你解答。
IBDP 是什麼?誰適合修這個課程?
文章目錄
ToggleIBDP 為期兩年,主要針對 16~19 歲學生(一般為 G11~G12),由國際文憑組織(IBO)設計,全球超過 140 個國家採用,是進入英、美、加、澳等地大學的熱門體系。
它的最大特色是跨領域、多元評量、重視批判思考與自學能力。
IBDP 課程結構與選課原則
學生需從 六個學術領域 中各選一門課,共六門課,其中包含:
-
語言與文學(Language A)
-
語言習得(Language B)
-
個人與社會(歷史、經濟、心理等)
-
科學(物理、化學、生物)
-
數學(AA/AI,Standard/Higher)
-
藝術(或改選其他領域補足)
這六門課中需包含:
- 三門 HL(Higher Level)
- 三門 SL(Standard Level)
HL 與 SL 在課堂時數、課綱難度與評量方式上皆有差異,一些大學對特定科目甚至會要求 HL 等級才認可(如醫學系要求 HL Biology、HL Chemistry)。
IBDP 的成績怎麼算?什麼是 Predicted Score?
每一門課的最終成績為 1~7 分(滿分 7),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
Paper 1、Paper 2(部分科目有 Paper 3):期末筆試,IB 統一命題與閱卷
-
IA(Internal Assessment):課內研究小論文/實驗報告,由學校老師指導、IB 官方評分
-
Oral/Portfolio(語言與藝術類科目)
每門課總分由以上項目組合而成,不同科目比例略有不同。
學校老師會依據學生平時表現與內部測驗給出 Predicted Score(預測成績),供大學申請使用,但最終成績由 IB 官方評定。
此外,學生需完成以下三項核心任務,最多可額外獲得 3 分:
-
EE(Extended Essay):一篇 4,000 字的研究論文
-
TOK(Theory of Knowledge):知識論課程與口頭發表/論述文
-
CAS(Creativity, Activity, Service):課外活動與社會服務記錄
👉 IBDP 總分為 45 分(42 課程分 + 3 核心任務分)
IBDP 和 MYP 有何不同?
MYP(Middle Years Programme)是 IB 的中學階段課程,特色在於彈性大、評量多元、沒有統一筆試。
而 IBDP 的內容更明確、教材更固定、結構更接近傳統考試制。
像是數學、化學、歷史等科目都有明確的紙本試卷與全球統一出題,對學生的解題策略與時間管理要求也更高。
彼思的一對一 IBDP 課程如何設計?
在彼思,我們強調:IB 教學不只是講解知識點,而是陪伴學生策略性備考與培養思辨能力。
1. 根據 HL/SL 做精準難度分級
- 協助學生釐清學科 HL 與 SL 的差異,設計對應強度課表
- 輔導目標大學對 HL 要求(如醫學、工程、經濟、心理學等)
2. 教材對應 IB 原版大綱
- 每堂課對應官方 Syllabus,避免學生走偏方向
- 整合歷年考題(Past Papers)+IB Markscheme 做答題演練
3. 全科 IA 導寫服務
- 科學 IA:實驗設計、數據分析、統計方法、圖表與結論論述
- 社會科 IA:問題架構、資料收集、分析觀點與文獻引用
- 數學 IA(Exploration):主題選定、模型建構、推理寫作
每一位學生都配對熟悉該科目與評分準則的老師,全程指導與修改,確保邏輯與語言達標。
4. 課程進度與模考整合
- 規劃考前 Paper 1、2、3 各階段複習重點
- 模擬計時測驗與批改
- 協助準備 Oral Presentation、TOK 與 EE 指導與統整
IBDP 是學術挑戰,也是大學準備的黃金訓練
IBDP 雖然難度高、作業多,但它所培養的時間管理、研究能力與跨領域思維,正是未來國際大學與職場最看重的能力。
【彼思國際教育】長期輔導 IB 學生,包括 IBDP、MYP、EE、IA、TOK 等項目,從國際學校到補修體系皆有成功案例。無論你是需要課程預習、成績補強、還是 IA 完整規劃,思都能提供量身打造的一對一支持。
想了解適合你的 IBDP 科目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