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 IB MYP:課程架構、學習理念與核心評量方式

前言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 IB(國際文憑)學校的整體架構,並概述了其教育體系。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 IB 的 MYP(Middle Years Programme,中學課程),並從課程核心理念到學習評量進行分析,幫助家長與學生更全面地了解這套國際教育模式。

MYP 的核心理念

MYP 不僅是一個學科導向的學習系統,更是一套培養全人發展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架構圍繞著 IB Learner Profile(學習者特質),而非單純的學科知識。這代表 MYP 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展出多元能力,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終身學習者。

學習者特質(IB Learner Profile):

  • Knowledgeable(博學)
  • Inquirers(好奇)
  • Thinkers(思考)
  • Communicators(溝通)
  • Caring(博愛)
  • Principled(守紀律)
  • Open-minded(心胸開闊)
  • Balanced(均衡)
  • Risk-takers(勇於挑戰)
  • Reflective(善於反思)

這些特質貫穿在 MYP 的教學與課程設計中,教師不僅教授知識,更鼓勵學生反思學習過程,發展其個人特質。

概念式學習(Concepts-Based Learning)

MYP 課程強調概念驅動學習(Concept-Based Learning),學生不僅學習知識,更學會理解知識背後的概念與應用。例如,在數學課程中,學生不僅學習計算公式,而是探索數學如何形成、其內在邏輯與應用關係。

  • Key Concepts(主要概念):
    • Form(形式)
    • Logic(邏輯)
    • Relationships(關係)

教師的備課過程首先關注「這個課程想要傳達的核心概念」,而非單純的教科書內容。因此,MYP 的教師需要具備更強的課程設計能力,以確保學生能夠透過知識學習來理解更深層次的概念。

教學與學習方法(Approaches to Teaching & Learning,ATT & ATL)

Approaches to Teaching(ATT,教學方法)

MYP 強調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包括:

  • 講述法
  • 拼圖法
  • 鷹架學習
  • 反思與討論

教師需根據課程目標與學生需求靈活應用這些方法,以確保學生能夠真正理解並內化所學內容。

Approaches to Learning(ATL,學習方法)

學習不僅是被動的過程,學生需要學會如何學習。許多 MYP 學校會開設專門的 ATL 課程,教授學生有效的學習策略,如:

  • 時間管理
  • 資訊檢索
  • 批判性思考
  • 溝通與合作技巧

這種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夠更獨立地面對學習挑戰,並為未來的學習與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全球背景(Global Contexts)

MYP 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現實世界聯繫,強調 「我們如何影響世界?」。這不僅指向國際議題,也可以是本地社區的實際問題,例如:

  • 如何透過學習來解決社區問題?
  • 環境保護如何融入日常生活?
  • 文化多樣性對社會的影響?

學生需要將課程內容應用於實際情境,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專題與服務學習

個人專題(Personal Project)

MYP 學生在最後一年需完成一份個人專題,該專題基於學生的個人興趣,並涵蓋:

  1. 設定清晰且具有挑戰性的目標
  2. 訂定專案時間軸,如甘特圖(Gantt Chart)
  3. 進行三次以上的師生指導會議
  4. 完成專題報告與發表
  5. 進行自我評估與反思

最終,學生的作品將由 IB 官方進行評分,並授予正式成績。

行動與服務(Action as Service)

IB 要求所有學科老師需要將行動與服務融合進學科,讓孩子能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反思並且對世界做出服務。

舉數學科為例:
我在 Rate and Ratio(比率與比例) 的單元當中,設計了一個 省水計畫。
孩子必須模擬水龍頭水沒有關緊,隨著時間會浪費多少水,代入了單位換算以及比率的概念。
並且學生需要挑選一個國家進行簡報,實際告訴大家水資源有多珍貴。

從這個例子當中我們可以看到,行動與服務是可以融合在任何學科當中的,學科不應該是一個紙上談兵的知識

MYP 必修學科

MYP 課程涵蓋以下八大領域,強調跨學科整合:

  1. Language and Literature(語言與文學)
  2. Language Acquisition(語言習得)
  3. 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個人與社會)
  4. Mathematics(數學)
  5. Design(設計)
  6. Arts(藝術)
  7. Sciences(科學)
  8. Physical and Health Education(體育)

Design(設計) 課程並非大家想像中的平面設計或空間設計,而是孩子必須從無到有,從設定計畫、執行、反思,完整地經歷整個創作過程
比方說,我曾看過我的學生做過:

  • 用環保物品做出一艘可以渡河的船
  • 用廢棄衣物設計出一雙鞋子,並且親自穿上,寫出設計理念,最後進行服裝秀
  • 設計一個小型商業計畫,從市場調查到產品開發,最終進行大型演講

更高年級的孩子,也會進行更有深度的創作,例如 社會創新計畫科技工程專案。從這些實例可以看出,IB MYP 的教育觀並非傳統的課堂學習,而是鼓勵學生實踐與創新。